第41章 秦国内部矛盾_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韦小鸨小说网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41章 秦国内部矛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1章 秦国内部矛盾

  感谢“逍遥春秋笑长生”大佬的打赏

  感谢“祥瑞969”大佬的打赏

  感谢“喜欢山胖头的袁府”大佬的打赏

  祝几位大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我们在讲始皇之死之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秦国法家军功贵族和外戚势力的内部矛盾。

  嬴政:有谱没谱,朕不想听这些,朕比你一个后辈清楚多了,朕只想知道朕死了之后是什么样。

  [秦楚两国从秦穆公开始就开始联姻,这两个被中原列国都瞧不起的蛮夷走在了一起,秦国的外戚势力大多数时候都是楚系。

  芈八子就是吃水不忘娘家人的典型,而外戚强势自然而然的就会插手政务。

  这就导致我们之前说过的一个问题,秦始皇之前的各位君王没有能力灭国吗?

  有的,可朝堂错综复杂的外戚势力导致秦国可以对各国拳打脚踢,但绝对不会破家灭门。

  这也就是为什么始皇借助嫪毐叛乱、昌平君叛乱这两件事把朝堂外戚势力横扫一空才能够直接灭掉六国。

  而楚系外戚势力经过数代联姻,已经渗透秦国的方方面面,秦始皇他爹就是明显的例子。

  秦昭襄王还健在,赢柱也还健在,他是被楚系直接越过两人定的接班人,因为吕不韦够聪明,异人够狠。

  我异人今天开始就是楚国人的儿子,楚国势力全都挺我,祖父父亲,你们也不想朝堂大乱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便是朕即国家的秦国,执政大权好像也不完全掌握在赢家人手里。

  世界就是如此魔幻,不仅有七十年的太子,还有三天的大王。

  子楚胜利成为秦王,而子楚的孩子嬴政成为太子,可扶苏母亲的身份反而是一个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解开的谜团。

  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只记载扶苏为长子。

  是的,长子,熟悉历史的各位一定知道嫡长子庶长子两个的区别。

  在我们大家心里都默认扶苏是嫡长子,但史记包括后来的史书对扶苏的记载仅仅长子而已,包括始皇到底有没有立皇后,皇后姓甚名谁通通没有记载。

  但按照秦楚联姻的潜规则,嬴政当时尚未亲政,扶苏的母亲很可能是楚国贵族女子。

  联系前面说过的昌平君的背叛,扶苏母亲很可能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死去,嬴政彻底的把各国外戚一扫而空。

  不要觉得奇怪,永远不要和政治人物谈爱情,不是所有人都像汉宣帝和许平君,朱元璋和马皇后,相识于微末一路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只有马皇后一人可以直接指着皇帝鼻子骂他是混蛋,皇帝还能主动反过来道歉的。

  为什么马皇后死的时候,群臣哭的比朱元璋还伤心?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马皇后一人能够劝住朱元璋。

  在大明洪武年间,你要是得罪了朱元璋朱标你不一定会死,但你要是让马皇后不开心,那恭喜你,这天下没有人能救你了,神仙下凡也不行。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连忙叫太医来为马皇后把脉,还略带委屈的说道:“妹子,你怎么能走咱前面,你走了,咱可怎么活呀?咱不准你走咱前面,咱不准。”

  马皇后看着耍小孩脾气的洪武大帝也是哭笑不得,说道:“重八,人都会死的,怎么?你也准备派三千童男童女帮我找不死药去?”

  “不许,咱就是不许,当初咱俩说好要同生共死的,你不准走咱前面。

  好好给皇后看看,看不出问题咱诛你九族。”

  太医也是满头大汗手不停的抖,这可是全家性命,半晌之后才回答道:“陛下,皇后只是脾胃虚弱,多静养多吃补品就行。”

  “没病怎么走咱前面了?庸医,废物,咱砍了你,”说着就要拔刀,吓得太医跪在地上不敢言语。

  马皇后只是拉着朱元璋的手说道:“好了重八,没病还不好吗?你是指望咱得病?

  没病那就说明咱是寿终正寝,这可是喜事,你就不要吓唬许太医了。

  许太医,退下吧,等会开些方子给我。”

  许太医那是连忙说道:“谢皇后娘娘,微臣告退。”

  [自从商鞅变法把秦国从一个西戎边陲小国变成古典军事主义国度开始。

  秦国便只有耕战两件事,种地为什么?

  为了有足够多的粮食打仗。

  打仗为什么?

  抢更多的土地种粮食,然后去打仗。

  而军国主义的弊端我们如今很了解,一个军事国度只有扩张这一条出路。

  秦国内部的外戚势力阻挡了法家,同时诸子百家自己的生命力也很强,这是阻挡在秦国扩张路线面前的两座大山。

  秦惠文王杀商鞅留秦法,但并不是完全全盘接受,他任用甘茂樗里疾再次对秦国进行改革。

  甘茂的老师是史举,学的是百家之术,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杂家。

  实用主义者,不管你是哪家的理论政策,只要能用好用那就用,管你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惠文王继位第二年,便废掉商鞅变法的全耕全战政策,重启工商业发行货币。

  出处为《六国年表》:秦惠文王二年,天子贺,行钱。

  而韩非子对儒家和墨家的评价:儒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

  在法家眼里,其他诸子百家都是应该被直接挫骨扬灰的异教徒。

  但惠文王反而对在秦国杀人的墨家网开一面,是结交还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

  嬴驷:你们后辈对史书记载这么好奇的吗?这都要查根问底?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惠文王开始接触法家的反对者,从这一刻开始秦国不再极端的执行法家路线。

  昭襄王时期甚至引进了儒家理论中的赦免制度。

  甚至开始天下大赦,这可比商鞅那会儿好多了,商鞅那会儿不是砍头就是五马分尸。还想被赦免?前线砍够人头才能免罪。

  而杂家在秦国的巅峰那就是吕不韦时期,而《吕氏春秋》的成书正好在秦一统天下前夕,可我们都知道始皇大大没用这套理论。

  在吕不韦执掌朝政之前,秦国一直用的是斩首授爵制度,奖罚分明拿人头换土地爵位。

  这种政策在打天下时候是极其好用的,短时间内调动了整个秦国民众的积极性,但如果从长期来看弊端太大了。

  杀戮太过会激起六国强烈的反抗,虎狼之师是夸人吗?

  这很明显是骂秦军像畜生一样对吧?

  打完仗衣服一脱,左手人头右手俘虏,想想这个画面,像不像匈奴入侵的样子?

  在吕不韦和赵姬闹翻之前,吕不韦就是楚系和赵系在朝堂的代言人,这两股势力同样不认可斩首授爵这项制度。

  吕不韦在朝堂慷慨激昂说道:故义兵至,则邻国人,归若流水,诛国人望,之如父母.行地滋远,得人滋众.辞未终景。

  我们不要只顾砍头那么粗鲁,要攻心为上,兴义兵,伐无道。

  又说道:“兵入于敌之境,则民知所庇矣,黔首知不死矣。至于都国之郊,不虐五谷,不掘坟墓,不伐树木,不烧积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虏而归之”

  不准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准烧杀抢掠,不准偷老乡的凤梨吃。

  好家伙,秦朝版本的子弟兵。

  吕不韦这个政策不管是用今人眼光还是古人眼光来看都是毫无问题的,因为现在六国子民都是以后的秦国子民。

  可这个政策不仅得罪了军功贵族集团,还因为另一项理论得罪了君王。

  在杂家的理论里面认为:君王的权力不宜过大,君王的权力要被限制。

  大王,您老人家就好好多去后宫转转为国生子,至于朝政问题有我们就行了,您盖个章就行。

  好家伙,我想吕不韦要是能够穿越到明朝他一定很开心。

  朱元璋:什么玩意儿?咱把丞相都废了,他们居然还能沦落到只能管管后宫之事了吗?

  朱元璋吃人的眼神在朱标朱棣身上来回打量,又看向群臣,吓得所有人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声音,天知道皇帝会不会突然拿人撒气。

  [而吕氏春秋有太多先进的理念了。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直到明朝亡国之时,为反清复明奋斗终生的顾炎武、王夫之还是这样说。

  南明那群人但凡他们能理解这句话去做,哪怕只是做一成,也不会亡的让人如此怒其不争。

  明朝的皇帝、大臣、宗王但凡有那么几个人愿意低头看看这黎明百姓,大明就不会亡的那么快。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的建立是因为像朱重八这样的百姓没饭吃,大明的灭亡是因为天下像朱重八这样没饭吃的有万万计。

  而杂家这一套大臣很喜欢,君王可能没有一个喜欢的。

  韩非的书能够博得嬴政的喜欢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而韩非之死或许不仅仅只有嬴政李斯的原因,甚至外戚势力也在推波助澜也不一定。

  毕竟韩非把商鞅的法升级成了2.0版本,除了君王可能没人喜欢这套理论。

  而在嬴政平定嫪毐叛乱横扫外戚势力之后,李斯进言: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纵,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而随着嬴政上台法家独大,楚系最后的残余势力也在昌平君叛乱过程中彻底一扫而空,秦国一统六国已经无人可以阻拦。

  这个过程中铸造了一个强大的军功集团,极大的增强了嬴政的威信,也把秦国拖入了深渊。

  天下一统百姓本该迎来更好的生活,结果反而刑法越来越严苛,日子越来越难过。

  并且天下一统究竟是分封还是郡县?

  儒家说要分封,因为姬周因为分封有八百年。

  法家说要郡县,我们法家才是先进理论。

  而还有一小波人认为至少应该把嬴政的几个儿子分封各地,毕竟燕齐楚这些地方距离太远了不好管,还不如分封几个儿子镇守一下以后再说。

  李斯那是大骂:郡县不彻底,那就是彻底不郡县,你们一群混蛋,今日不是你死就是你亡。

  李斯:嗯?你别乱说,我没这样说过。

  [但其实至少最后一小波人的理论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秦国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也是所有军事帝国扩张到最后都要面临的问题。

  没有对手了,没有地方可以占了。

  什么?你说匈奴?

  你是想让我们堂堂华夏贵族学那群胡人放牧养羊吗?

  军事帝国必须靠对外掠夺来让军队、贵族、百姓感受到帝国恩泽得到好处。

  而现在没地方可以打了,帝国内部的矛盾已经无法解决了,嬴政只能靠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延缓矛盾的彻底爆发。

  而为什么反秦势力楚国民众最积极?

  广东象牙岗出土的大量秦朝征百越士兵留下的竹简可以证明,征百越军队里面最多的就是楚地人。

  这也能够解释的通为什么秦末大乱南越军团直接自立,毕竟人家已经很给你秦国面子了,没一起叛乱反水干你秦国。

  而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大泽乡位于楚国境内,而他们的目的地是渔阳,那是燕国防御匈奴的前线。

  如果长城军团需要人手,是不是直接征召燕赵之地的人最划算?

  嬴政利用不停的迁移楚国人口削弱势力的同时并且转移矛盾。

  可事后来看,不仅没有转移矛盾反而极速加剧。

  反而是迁移六国富户到咸阳这个政策对反秦势力的打击很出众。

  而六国士人贵族大部分反秦的原因很简单,没官做了。

  而其中反而是士最想反秦,以前六国在的时候最差还可以去当门客,虽然出头的几率和中彩票差不多,可还是有机会出头。

  现在这群人秦国朝堂进不了,朝堂除了军功贵族就是法家,军功贵族看不上他们夸夸其谈,法家觉得除了法家所有都是异教徒,都应该被挫骨扬灰。

  秦没有一统天下之前,秦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加强自身,各国也需要人才加强自身保证不被秦国灭掉。

  以前七个朝廷七个丞相,无数官职需要人。可现在只有一个朝廷了,官职我们老秦人自己还不够分,你一个战败的还敢来抢食?

  军功贵族和文官势力在这一点上是高度统一,怎么抢是我们胜利者的事,先把这群要饭的叫花子撵走再说。

  秦国可能从未意识到从选择了商鞅的秦法之后,秦国注定便要一统天下,但这台战争机器并不会随着一统天下而停下来。

  一统天下的秦法也注定了秦国的毁灭。

  为什么刘邦毫不犹豫的选择郡国并行制?他不想郡县吗?

  他很想,可他就是秦国最基层的官吏,他可太清楚全国郡县制之后那些帝国中枢无非直接管控到的地方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既然无法直接解决这个问题,那先保证这天下是老刘家的再说。

  而始皇帝用无数大工程,无数次巡游来解决矛盾,如果再给他足够的时间是否能够解决掉这些矛盾?

  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始皇帝嬴政现在要死了。

  嬴政:我不把刘邦门牙打掉,我跟你姓!

  你才要死了。

  啊,呸,不对,你早点讲朕死以后的事情不行吗?

  而此时正在往咸阳走的刘季又打了个冷颤,被张良曹参笑道:果然虚了,这离异少妇果然厉害。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eixiaobao8.cc。韦小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eixiaobao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