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改名狂魔_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韦小鸨小说网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7章 改名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章 改名狂魔

  【咱也不知道为什么儒家学徒王莽为什么热衷于改名。】

  【不仅官名要改,地名也要改。】

  【全国116个郡,改名91个,只有25个没改名。1587个县改了730个县名,几乎改了一半。】

  天幕前的众人一脸茫然,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瞪大眼睛,试图弄清楚听到的一切,但想破脑袋却始终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图什么呢?”有人喃喃自语道,声音中透露出浓浓的迷茫。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脸上写满了问号。

  ————

  【王莽改地名主打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十分任性甚至是无厘头。】

  【一是避讳,与他名字有关的字,他儿子太子的名字,地名中有同字的一律要改。二是他不喜欢的字要改。】

  【在平帝时期,他就大笔一挥,交趾改交州。】

  【凉州一词因为从来没在《尧典》《禹贡》有记载,改为雍州。】

  【登上帝位之后,更是丧心病狂。】

  【逢汉必改。】

  【广汉改为广信。

  汉阳改为新通。

  安汉改为安新。

  汉中改为新成。】

  【刘邦的龙兴之地,沛郡直接改为吾符郡。】

  【彻底奠定刘邦胜利的垓下被改“育成”。】

  【光改刘邦的怎么够呢?】

  【加大力度。】

  【汉初重臣也要一视同仁。】

  【酂县(萧何封地)改“赞治”。

  淮阴(韩信封地)改“嘉信”。

  曲逆(陈平封地)改“顺平”。

  平阳(曹参封地)改“香平”。

  城阳(刘章封地)改“莒陵”。

  魏其(窦婴封地)改“青泉”。】

  ————

  大汉,长安。

  刘邦倒是不怒,无所谓,朕都死了两三百年了,只要没掘朕的墓,随他改。

  何况秀儿不是战胜他,光复汉室了,我又何必计较?

  “大蟒蛇,你死定了!”萧何怒了。

  “死定了!”陈平也怒了。

  “定了!”曹参附和道。

  张良就静静看着他们,活该啊你们,谁让你们和老流氓走那么近,遭了吧。

  ————

  【逢“武”改“桓”。

  武城改为桓城。

  广武改为信桓。

  阳武改为阳桓。

  原武改为原桓。

  武安改为桓安。

  南武阳改为桓宣。】

  【逢“陵”改“陆”。

  江陵改为江陆。

  阴陵改为阴陆。

  阜陵改为阜陆。

  阿陵改为阿陆。

  于陵改为于陆。】

  【逢“临”改“监”,王莽的太子就叫王临,一说是因为避讳所以改,二说是因为“临”字有居高制下之意,令王莽心生忌讳,所以将其改动。】

  【临晋改为监晋。

  临颖改为监颖。

  临朐改为监朐。】

  ————

  【又因王朝名“新”。】

  【益州改为就新。】

  【西河改为归新。】

  【武功改为新光。】

  ————

  【光改郡的名称怎么够?】

  【必须要深入基层啊。】

  【县名也要改】

  【汝阳郡的阳成改为新安。

  新息改为新德。

  西平改为新亭。】

  ————

  【南阳郡的新都县无辜躺枪。】

  【新朝的首都是常安。】

  【额……忘了提,王莽把长安改成了常安。】

  【既然新都不是新朝的首都,那你就改为新林吧。】

  【在班固记载的《地理志》里面,光是改为“某新”的地名有十七个。】

  【在《王莽传》里面,还有十多个改新的地名班固没有记载。】

  【近现代史学家陈直先生经过考证,在《汉书新证》中记载,王莽最开始的封号应该是“心”。】

  【心脏的心。】

  【后来又改为“信”。】

  【信用的信。】

  【最后才定为“新”。】

  【真是莫名契合王莽的一生。】

  【没了心,不讲信用,建立的王朝一点也不新。】

  【毕竟都复周礼了,还没秦朝新。】

  ————

  大秦,咸阳。

  “你大可不必提大秦。”

  “朕会想起一些伤心事。”

  是啊,毕竟大秦才十几年,换算成人,还是一个未加冠的孩童,能不新吗?

  ————

  【所以据《地理志》记载,改为“某信”的地名有二十多个。】

  【又将新与褒义词联合起来,赋予自己的祈愿。】

  【比如苍梧郡改名“新广”。

  信都国改名“新博”。

  新郪县改名“新延”。

  新阳县改名“新明”。

  成阳县改名“新利”。】

  【或许是粉饰太平,或许是信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王莽更改政区地名时大量采用粉饰太平的吉祥词汇,把众多的郡县改称“信”“治”“安”“顺”“平”等,以赋名的手段来“正名”。】

  【接下来用一段话,将其中一些地名联系起来。】

  【“安新”“归新”“顺成”“乐信”等地,理所当然地听命于王莽的统治,通过“善治”“思治”“清治”“严治”,人民就会“常安”“乐安”“卑顺”“宁顺”,新朝就会“守平”“昌平”“延平”“长平”。】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边疆也要做好防护啊。】

  【东南西北的蛮夷必须通通镇压!】

  【琅琊郡改为“填夷”。

  云中郡改为“受降”。

  长沙国改为“填蛮”。

  陇西郡改为“厌戎”。

  天水郡改为“填戎”。

  白狼县改为“伏狄”。

  平邑改为“平胡”。

  宣武县改为“讨貉”。

  蓟县改为“伐戎”。

  阴平道改为“摧虏”。

  曲江县改为“除虏”。】

  ————

  大汉,长安。

  在长安街道上,刘彻越想越不对劲。

  “王莽该不会打不过外族,所以只能在言语上占些便宜吧?”

  “后辈不是说哪怕到了东汉末年,我大汉打异族都如砍瓜切菜一般吗?”

  骑着马,桑弘羊的屁股被硌得那叫一个疼啊。

  “陛下,王莽是新。”

  “朕知道,可他国内不仍然是我大汉子民吗?”

  “何况他就一世而亡,若是打不过胡人,边境百姓又要吃多少苦?”

  刘彻叹息,唉,朕虽然没那么爱民,但他们是朕的子民,朕欺负他们,可以!

  胡人欺负,不行!

  “咕……咕……”刘彻的肚子叫了起来。

  不对啊,朕才吃了早膳。

  “嗯……好香,好像是烤肉。”

  刘彻怒不可遏。

  “混蛋,你们三个居然背着朕烤肉。”

  “皇后还则罢了。”

  “卫青、去病,你们怎么能如此对朕!”

  “我们可是一家人啊!”

  刘彻一马鞭抽在马屁股之上,飞奔而去。

  桑弘羊懂事的下马,牵着马缓步而行。

  和陛下一起进去,不行!陛下当着众人说要打他们一顿,我们去了,陛下是打还是不打?

  打吧,舍不得。

  不打吧,皇帝金口玉言,怎么能言而无信?

  慢慢走,等陛下先进去撒撒气,然后我们在进去,刚好很合适的为皇后三人“求情”。

  陛下气也撒了,台阶也有了。

  大家皆大欢喜。

  ————

  【王莽上位之前,大肆宣扬“符命”,用“天命”“瑞应”等迷信之说来证明他当天子的合理性。】

  【平帝末年就有人奏报在挖井时挖出了一块石头,上圆下方,上面写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

  【从此以后,王莽共得到五花八门的“符命”四十多样,因此在称帝后,他特派十二个大臣颁布“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

  【汉代地方行政建制分郡、县二级,政区地名中的级别区分本来是很明确的。

  可是,王莽在改变地名时却任意混淆政区地名中的级别概念,把一些郡、县改称为“亭”,“郡县以亭名者三百六十,以应符命之数”。

  如东郡和濮阳县都改名“治亭”,赵国改名“桓亭”,济阴冤句县改名“济平亭”,平原郡鬲县改名“河平亭”等等。

  符命本来是骗人的把戏,分开来说,符指“瑞应”,命指天命。合起来说,把一些自然或人为的特殊现象当作祥瑞以证明某人应运该当做天子,就叫做符命。

  在这些符命里,大约有一篇曾暗示新朝的措施应该以天为法,天的圆周为360度,所以王莽要把360个郡县改名为亭。】

  【如果你非要杠古代怎么可能知道圆周是360度,建议你自己搜索。】

  ————

  《吐槽帝语录》

  “日行一度,以周於天,日冬至峻狼之山;日移一度,凡行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而夏至牛首之山。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出自班固《白虎通·日月》。”

  “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出自《晋书·天文志》。”

  “我们只是古老,不是傻子。”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所以在更改政区地名时大量采用粉饰太平的吉祥词汇。

  郡级的如东郡改名“治亭”,桂阳改名“南平”,南郡改名“南顺”,犍为改名“西顺”,右北平改为“北顺”。

  县级的如槐里改名“槐治”。

  安陵改名“嘉平”,平陵改名“广利”。

  博阳改名“乐家”,锺离改名“蚕富”。

  房子改名“多子”,复阳改名“乐岁”。

  东武改名“祥善”,望都改名“顺调”。

  唐县改名“和亲”,秺县改名“万岁”等。

  无一不是大吉大利的词汇。好像地名改得吉利一些,新朝就会国运亨通,万岁万万岁了。】

  【然后又因为王莽是儒家圣人,张嘴便是满口仁义道德。】

  【嘴上说说还不够,还要通过更改地名来加以标榜。】

  【如敦煌郡改名“敦德”,河南郡大尹改名“保忠信卿”。

  左冯翊征县改名“汜爱”,九江郡历阳改为“明义”。

  沛郡城父改为“思善”,琅玡郡临安改为“诚信”。

  邞县改为“纯德”,武乡改名“顺理”。

  西河郡徒经改为“廉耻”,会稽郡乌伤改名“乌孝”。

  剡县改为“尽忠”,北海郡瓡县改名“道德”。

  柳泉改为“弘睦”,东莱郡东牟改名“弘德”。

  临淮郡下相改为“从德”,淮阴改名“嘉信”等,真是不胜枚举。】

  【如果单从地名看,中国历代各王朝的道德水平没有比王莽新朝更高的了。】

  ————

  东周。

  儒家众人没有继续抄录,这实在没有半分价值。

  “呱呱呱……”黑色乌鸦飞过。

  恰如孔子的心情一般。

  “俺这是做了什么孽啊……”

  ————

  【新朝革了汉朝的命,所以他在更改地名时也要以反代正,用地名的反义字把原名倒过来。】

  【如齐郡的西安改成“东宁”,西河的圜阴改成“方阴”。

  辽东的辽阳改成辽阴,中山国的曲逆改成“顺平”。

  沛郡的符离改为符合,广平国的曲周改成直周。

  玄菟郡高勾骊改成下勾骊,会稽郡无锡改成有锡。(PS:高句骊就是高句丽。)

  魏郡即裴改为即是,东平国无盐改为有盐。

  亢父改为顺父,泰山郡刚县改成柔县。

  上党郡谷远改成谷近,上谷郡沮阳改为沮阴。

  右北平夕阳改为夕阴,胶东国即墨的墨,古代是一种刑罚名,所以改成即善。

  总之,方的改成圆的,高的改成下的,曲的改成直的,阴的改成阳的,远的改成近的,刚改成柔,无改为有,以示新朝要和汉家对着干。

  偶尔也有改得好的,如东昏改为东明,以后流传下来了,这是极个别的例外,其他都是短命的,新朝完了,倒过来的地名也就作废了。】

  ————

  【又喜欢是用含义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原名,有的是以今字代古字,有的是以古字代今字,有的是以今字代今字。

  如东郡发干县改为戢盾县,“干”是盾的古名,发干是把盾拿出来的意思,戢盾是把盾收起来的意思,发和戢意思相反,干和盾却是异名同实。

  又如周承休改为嘉美,美是休的今译。魏郡武安改为桓安,“桓桓”是古人描述“威武貌”的形容词。

  此外如陵改为陆,竹改为笃等等,都是有意卖弄“学问”的文字游戏。】

  ————

  大明,北京。

  “老和尚,真改了这么多?”

  朱棣对王莽的事迹了解只是史书寥寥几笔,朕知道他改名,没想改了这么多。

  “陛下,后辈说的有些臣知道,有些臣不知道。”

  “还有些臣知道的,但后辈可能省略并没有说出来。”

  “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

  困惑,实在是太困惑了,朕后悔杀方孝孺了,起码问一问他为啥热衷于改名啊。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eixiaobao8.cc。韦小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eixiaobao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