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三征、四征、五征。_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韦小鸨小说网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59章 三征、四征、五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三征、四征、五征。

  感谢“云山深处”“海龙寺的尖利”“丹市的白无海”“至尊元神”“锦绣坊的乌金猿”“喜欢山板栗的李元成”“用户”“爱离11”“鸿蒙天谕祖帝”“枫叶卡西尼”“爱吃梅子醋的炎星辰”“贫道:缺德道人”“银明君”“东北的金大爷”“陌如忆”“苏苏小月”的打赏。

  祝诸位大佬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北征录记载回程的路上:下雨、刮风、下雨、刮风……】

  【这场雨如果早一点朱棣的战术很可能因为天气影响发挥不出来,尤其是神机营。

  而如果晚一点,朱棣继续追击,又会导致自己回程路线无限拉长,至少非战斗减员的比例会大幅增加。】

  【或许上天真的钟爱他吧。】

  大明,朱棣微微一笑,后辈终于正常了一次。

  可惜,笑早了。

  【毕竟他可是风伯朱棣啊!】

  大明,北京皇宫内。

  呵呵,呵,朕就不该对你抱有一丝丝期望,你还是你,不正常的你。

  ————

  大汉,想要造反的诸位藩王暂时偃旗息鼓了,打仗不如朱棣,又没有天命加身……失败大于成功。

  孤也要研究火器,也要搞一个神机营,孤要炮轰长安!

  ————

  【永乐十三年春,瓦剌三巨头服了,朝贡大明,马哈木被封为顺宁王,太平被封为贤义王,把秃孛罗被封为安乐王。】

  【此时的朱棣已经成为东起黑龙江,西到高加索一带所有蒙古人的宗主。】

  【永乐十四年,瓦剌部和鞑靼部因为草场、水源又闹了起来。

  闹就闹吧,大明也乐的看蒙古人内斗,互相削弱势力。

  但太平、把秃孛罗被朱棣收拾过后,过于安分守己了,和鞑靼打仗毫无兴趣,独留马哈木自己作战,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三巨头闹翻了。

  鞑靼部在阿鲁台和大汗的带领下全军上阵,瓦剌部马哈木和大汗答里巴被鞑靼大军成功围歼。

  马哈木幼子脱欢被鞑靼大军生擒。

  多亏其母是额勒伯克汗的女儿萨穆尔公主,身上流着黄金家族的血,阿鲁台并没有将他杀害。】

  【当然这是表面原因,内在原因懂得都懂。】

  【脱欢表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平、把秃孛罗、阿鲁台,你们给我等着。】

  【一场胜利把阿鲁台的信心打回来了,虽然表面上仍然对明朝保持恭顺,但暗地里一直在积蓄力量准备南下。】

  【对于这种情况,朱棣扶持太平、把秃孛罗,让他们一路向东进攻鞑靼,占领了克鲁伦河以及鄂嫩河上游。】

  【这可是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

  【如果大家不太明白,我换一种大家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相当于:忽必烈把南宋朝廷撵到缅甸边境,又派苗族土司占据南宋首都临安。】

  【对于这种情况南宋能忍吗?

  额……他们能忍。

  但鞑靼忍不了啊,熟悉的逼宫场面。

  鞑靼贵族们再次要求阿鲁台进攻瓦剌,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朱棣表示:你别动,你动我就打你。】

  ————

  北宋汴梁

  赵匡胤再次戴上痛苦面具……好好的大宋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难道大宋数百年历史连一次值得表扬的事都拿不出来吗?

  北宋是光义的后代,丢人现眼拿不出手也就算了。

  南宋不是说是我的后代吗?怎么比他后代还丢人?

  首都被占了都能忍?

  也不知道赵昺他们成功出海了没有,他才六岁啊,就背负如此重大的使命,比他年长的宗室都在搞什么?都死绝了吗?

  ————

  【永乐十四年至永乐二十年,朱棣主要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对蒙古各部进行操作。

  鞑靼强、瓦剌弱,那就扶持瓦剌部,赐予他们钱粮、武器让他们去打鞑靼。】

  【在接近七年的时间里,朱棣重新贯通南北大运河,大移民,盘活华东经济,营建北京城等等。】

  【朱棣在位期间大多数重要政策都是由他亲自定下的,朱高炽的权利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仅仅是在朱棣远征大漠的时候,朱高炽负责监国,权利相对于平时大一些。】

  【永乐十八年末,阿鲁台按照礼制派遣手下两名都督马尔哈以及脱脱木尔来朝贡朱棣。

  马尔哈负责的是美差,到北京领赏吃席。

  脱脱木尔则负责带着士兵押送进贡的三千马匹到边关。

  脱脱木尔想不通,你吃席,我吃亏?

  不公平啊。

  哼,交了马匹我偷偷抢一波来边关送盐的盐商应该没问题吧?】

  【边关守将表示:小伙子,你太浮躁了,就在明军大营冷静冷静。

  随后朱棣得知,快马加鞭派遣信使到阿鲁台位于呼伦贝尔的大帐,一点面子没给他们留,一顿臭骂。】

  【鞑靼贵族首领们太憋屈了,这些年朱棣一直扶持瓦剌部欺负他们,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年年朝贡,你要马我们就给你马!】

  【你现在居然派人骂我们,马我们不给了,爱咋咋的。】

  【永乐十九年初,太平、把秃孛罗派遣使者在北京和朱棣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双方就鞑靼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彼此交换了意见,太平等人表示:一定在圣天子、大明大皇帝朱棣陛下的带领下消灭以阿鲁台为首的反动割据势力。】

  ————

  幽冥之地,熟悉的中南海香烟夹在指间,用着浓烈的湘南口音说道:“这个小娃娃呦。”

  门外有人汇报朱元璋们找茬来了,是否要还击?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要文斗,不要武斗。”

  “这个人可没在我们这里呦。”

  “非要武斗让他们去找光头去。”

  士兵听令回去,走出门外不由的哈哈大笑,又有些为光头可怜起来,刚下来的时候恨不得千刀万剐了他,可没想到这么久都没轮到我们和他开战,他自己内部都乱成一锅粥了……

  在他前面下来的要打他,在他后面下来的要打他,杂牌要打他,嫡系也要打他,最后连他姓宋的亲戚也要打他,等到我们打他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嘞。

  ————

  【永乐十九年六月,太平等人传来急报:阿鲁台等人已经做好战争准备,并且和朵颜三卫(兀良哈三卫)勾勾搭搭的,也许是进攻大明,也许是打我们,陛下大人,救命啊。】

  【六月底,朱棣派人传旨,自己要巡视兴和、开平,整顿军马准备进行第三次北伐。】

  【这一年,朱棣已经六十一岁了。】

  ————

  大秦咸阳

  始皇看着炸出的方圆数丈的大坑喜笑颜开,火器果然威力大,若是能够悄悄埋在敌军正中心。

  嘭,中心开花。

  喜悦的心情被后辈一句话打落悬崖,朕讨厌别人在朕面前提岁数,尤其是超过四十九的岁数。

  哼,朕有火器,这次不和你计较。

  “蒙恬,重赏这群方士,除了不准他们出研究坊之外,无论金银、酒肉、美女,通通满足他们。”

  “在派人去赏赐他们家人土地、耕牛。”

  “告诉他们,只要能够成功列装,朕还有重赏!!!”

  ————

  大唐长安

  李世民捋着胡须思索,朱棣六十一都还能打,没道理朕不行啊。

  朕六十一岁的时候,面前这群人应该没几个人还在人世了吧?

  到时候还有谁能够拦住朕?朕要骑马冲锋,要大破异族,要一路打的比朱棣还远,必须比他远!

  ————

  【命辽东总兵朱荣、都指挥巫凯、刘青精选辽东都司汉、蒙、女真中的精锐骑兵五千人,七月份到达北京集结。】

  【提到这里,有个很冷的知识,努尔哈赤的直系祖先也被选中参与此次北伐。】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因为所有事情都得圆回来。】

  【女真入关打的什么名义?

  为大明崇祯皇帝报仇。

  有毛病吗?

  没毛病啊。我家先祖可是跟随永乐大帝北伐建功立业的,我帮永乐帝的后代报仇有问题吗?】

  ————

  大明万历二年

  李成梁看着刚刚被自己收为奴仆的兄弟二人露出不可捉摸的微笑。

  建功立业?养寇自重?

  重要吗?

  ————

  清朝乾隆年间

  嗯……不要脸的皇帝终究还是没把这段剧情加入史书中,加入进去大义名分是有了,可这不是变相承认我们是大明的臣子呢?

  不过加也行,反正朱明的主脉也找不到了,就当给汉人们一个心理安慰,他们最喜欢这种东西了。

  ————

  【命山东都指挥王真从山东地区精选三千人开赴北京集结。】

  【七月初三,命河南都司都指挥张祯精选选步骑五千人开赴北京集结。

  命山西都司精选步骑兵五人千开赴北京集结。

  命太原三护卫精选步骑四千人,由都指挥朱铭率领开赴北京集结。

  命潼关卫选步骑一千人,然后从本卫挑一名能将带领。

  要求以上部队八月到达北京。】

  【命后军都督佥事章安于口北(张家口以北)各卫所选步骑一万赴宣府集结。

  命山西行都司都指挥李谦盛全选步骑一万。要求在月中到达万全。

  命锦衣卫指挥刘俨赍敕谕左通政樊敬从河南等都司运砖官军内精选壮勇二万名,派遣官员带领在月中到达北京,这两万人作为辅兵。】

  【没错,专门负责运砖的,几百年前咱们搬砖的就如此有出息,祖师爷保佑我双色球六号全中。】

  ————

  大明,永乐年间,在北方负责基建的运砖的官兵相顾无言,虽然不知道双色球全中什么意思,但想来能求祖宗保佑,大概是求财吧……

  但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混的还不如你,我们只是卫所士兵中专门挑出来运砖的。

  你看看你喝水的杯子,清澈透亮的琉璃啊,陛下可能都没有如此完美的杯子,更别提我们,我们可能奋斗十辈子才买得起吧。

  ————

  【此次出征主力四万五千人。

  两翼负责掩护后勤的各一万。

  运砖兵中挑选出来的辅兵两万。

  民夫十一万,携带十一万辆武刚车,三十四万头毛驴、骡子等携带三万三千吨口粮、作战马匹的草料、豆料,肉食如肉干、奶干、熏肉等、食盐、火药、弹药、弓箭、甲片、茶叶等等一系列辎重物资,大约估计应该接近五十万吨。】

  【如果下次再有人给你说朱棣是带着五十万大军以多打少才赢的,麻烦让他算算五十万大军远征漠北需要多少物资。】

  【朱棣准备打了,阿鲁台等人在干嘛呢?】

  【他们跑了!】

  【沿着呼伦贝尔大草原一路往北躲避朱棣。】

  【没办法,朱棣只得暂且命令外地赶来的两万多精兵以及两万运砖兵暂时回到本卫。】

  【但是征战需要的物资、武器等等暂且留在北京至多伦一带的堡垒里。】

  【永乐十九年底,之前征召的蒙、女真骑兵通通遣返本卫,重新征召羌藏精壮——也就是常说的西番铁骑,每人携带两匹河曲马,要求在永乐二十年二月到达北京集结。

  调宁夏卫五千六百人,陕西都司加淮北地区精选一万四千三百人,要求在永乐二十年三月到达北京集结。】

  【用李云龙来话来说:没有什么主攻助攻,全他娘的是主攻。】

  【朱棣不再采用之前主力出击,两翼防守的战略。】

  【教员说: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直插呼伦贝尔,阿鲁台大帐!】

  【天晴了,雨停了,阿鲁台觉得他又行了。】

  【当明军越过锡林浩特不久,瓦剌部派人从乌兰察布方向南下试图攻击万全都司。】

  【诸葛朱棣表示:果然不愧是占据过中原的蒙古人,调虎离山、围魏救赵都用上了。

  一般人肯定被你们骗过去,但我诸葛朱棣岂会被你骗到?

  全军出击,直冲阿鲁台四轮车。】

  【明军越过乌兰河,鞑靼部有一批士兵、牧民前来投降。

  朱棣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且严厉要求士兵不得进行侮辱、抢夺财物、奸淫妇女等等行为,违者斩!】

  【安置好投降人员后,明军快速推进,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朱荣等人各领三百精锐骑兵携带二十日口粮进行搜索,吴成领一千精锐骑兵负责接应、支援。】

  【大军到达满洲里的时候,朱荣带着一批俘虏回来了,经过审问得知阿鲁台又跑了。】

  【阿鲁台一路向北,冲向西伯利亚。】

  【这群俘虏都哭了,阿鲁台他不地道啊,这次只带了精锐跑路,老弱妇幼全都不带,影响速度的财宝、牛羊马等等全都抛弃。】

  【朱棣命令朱荣带领部分主力负责收集被抛弃的牛羊马等牲畜带走,帐篷、车辆等等全部烧毁。】

  【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都出征了怎么能一仗不打呢?】

  【何况朵颜三卫不听话,得教训一下。】

  【朱棣带领剩下主力横穿大兴安岭到达今天鄂伦春一带,然后南下袭击朵颜三卫。】

  【明初永乐版本的反向入关学。】

  【朵颜三卫其实还是比较富的,也许是从朱元璋处得到的灵感,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弱化版。

  打明朝你们去,我们负责捡便宜。

  并且朵颜三卫是半农耕半放牧,相对于被朱棣收拾两次的瓦剌部和鞑靼部来说,简直是蒙古首富。】

  【这么大一只野心勃勃的肥羊朱棣怎么会放过呢?】

  【而且朱棣和朱元璋在这点上真的异常相似。

  无论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看来是对或者错,但他们至少都在用在他们本人认为是对的方式来为儿孙解决问题,坚决不把问题留给儿孙。】

  【更像的是朱元璋的儿孙不争气,巧了,朱棣的儿孙也不争气。】

  【看看,如此相像,你们居然还敢否认永乐大帝不是顺位继承,说他是造反的!】

  【简直是big胆!】

  【朱棣携带两万精兵,兵分五路,每路四千人。

  朱棣告诉诸将:朵颜三卫遭受攻击,一定会试图往大兴安岭逃窜,命令一部就在西面守着他们,他们插翅难逃!】

  【朱棣不愧是诸葛家传人,朵颜三卫面对朱棣的突然袭击,一路败一路逃,逃过河准备坚守一波,又被朱棣用最擅长的迂回背击战术打穿阵型。】

  【没办法,逃吧,逃进大兴安岭还有机会。

  喏,一头撞进神机营的怀里。

  大炮轰,火铳三段击。

  阵型大崩,四散而逃。】

  【此战,斩首近万,俘虏数万,牛羊马匹近十万。】

  【然后朱棣准备班师回朝,又再次像十二年前一样,让辎重部队走在最后,神机营替换普通士兵,勾引一下躲藏着的朵颜三卫溃逃的士兵。】

  【你吃过一次亏还会上二次当吗?】

  【我不会!】

  【但朵颜三卫会,一千多人来,被斩首五百余人,俘虏一百,剩下的人四散而逃。】

  ————

  大明永乐二年

  朵颜三卫的朝贡使团,除了“汉室宗亲”“刘姓后裔”的某人外,皆是面面相觑,眼神中透露出迷茫和困惑。

  站在那里,双脚不自在地挪动着,紧张的咬着嘴唇,想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来解释一下。

  果然是刘姓后裔,平生最爱扶危济困。

  “陛下,臣刘湛有奏,使团的诸位臣都了解。”

  “皆是心向天朝、仰慕汉化、每日起床均要先研读儒家经典,以孔圣“每日三省吾身”为教导,他们绝对不会做出如此卑鄙下流之事。”

  “或是此次未来朝贡的部族所做,还望陛下明查。”

  下来的台阶有了,朱棣与朵颜三卫又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刘湛的路走宽了,朱棣准备赐他飞鱼服。

  ————

  【永乐二十一年秋七月,朱棣准备再次亲征阿鲁台。】

  【但是意外出现了,阿鲁台他不争气啊!】

  【他被马哈木的儿子脱欢击败,又跑路了。】

  【九月,明军听闻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其部落溃散,便未出兵开战。】

  【十月,鞑靼王子也先土干率领部落投降,朱棣封其为忠勇王,赐姓名金忠。】

  【十一月,明军回到京师。】

  【金忠在投降之后屡立战功,大胖登基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小朱登基,随小朱征伐兀良哈,明史、明实录等只记载了朱瞻基对他大加赏赐,比较欣赏。

  但在《名山藏·卷六十·永乐臣二》有这样一段话:宣宗大喜,拊其背,饮之酒,曰:卿,朕金日磾也。】

  【金日磾是谁?

  这可是匈奴族休屠王太子,归降汉朝后,蒙赐金姓。

  是汉武帝四大托孤重臣之一。

  并且去世后,谥号为敬,陪葬于汉武帝茂陵。】

  ————

  大汉长安

  刘彻很开心很得意的笑了,朕就知道打匈奴肯定能赢的,这不匈奴的王太子都死心塌地跟着朕,能被朕任命为托孤大臣,一定很有能力、很忠心。

  朕总不可能和他们一样,老年昏聩被人欺骗吧?

  ————

  【永乐二十二年,这是朱棣最后一次亲征。

  天晴了,雨停了,阿鲁台又行了。

  率军进犯山西大同、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等地。

  朱棣遂调集山西、山东、河南、陕西、辽东五都司之兵于京师和宣府待命。

  获悉阿鲁台已逃往答兰纳木儿河(今蒙古境内之哈剌哈河下游),朱棣令全军急速追击。

  六月十七日,明军进至答兰纳木儿河,搜索方圆三百里却不见阿鲁台部踪影,因所获甚微,朱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八日,榆木川。

  龙陨于榆木川。

  那个年少征战,八百人起兵靖难得天下,征蒙古、平南越、下西洋的永乐大帝走了。

  死在征战过程中也许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也是他最好的归宿。】

  天幕内一段哀伤的悲乐响起。

  天幕外,宫殿里的朱瞻基、太庙里的朱高炽、朱高煦呜咽了起来。

  死在关外,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啊。

  朱棣有些抓马,有什么好哭的?

  朕的身体早就一身暗伤、根基不稳,老头子能活六十五,已经是上天恩赐了。

  君不见李世民才活了五十二?

  大唐,阿嚏,阿嚏,阿嚏。李世民止不住的连打喷嚏。惊的长孙皇后连忙传太医令前来。

  ————

  【但我们的故事还没有完,毕竟下西洋还没讲。】

  【当然在此再讲一个谣言,其实也算不上谣言,只能说是孤例找不到更早的出处。】

  【在清修《明史·夏原吉传》中记载朱棣在去世的前两天。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十六日,病重的朱棣在营帐之中,迷迷糊糊地说起了胡话,其中有一句话内容是“夏元吉爱我”。

  《明史·夏原吉传》:还至榆木川,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

  【夏原吉确实是一个能臣,也很受朱棣喜爱,但这句话拾柒能找到的最早出处已经是清朝修编的明史,是真是假不好说。】

  ————

  大唐,快乐是李世民的颜色,后辈说的爱可和我们的爱不一样。

  即便朱棣真的说了这句话,表达的意思也是夏原吉对朱棣有一颗忠诚爱戴之心。

  但从后辈嘴里说出来……emm,一个喜欢讲龙阳之好的人嘴角能说出什么好词?

  哈哈,这段话也必须放皇陵里面。

  朱棣,朕可爱死你了。

  ————

  幽冥之地,大明区域,号角声吹起,全军一级战备(这个词也是短头发带下来的。)

  大胖囫囵吞枣的将牛肉两下咽下,不是说明天才跟着大汉去打仗吗?

  爷爷不会真的去惹扛赤旗那群人吧?

  不要啊,风紧扯呼,扭头就要跑,被老本一把抓住。

  “你瞧瞧你,生前可是大明皇帝,怎么还没有我一个草原小可汗有定力?”

  废话,又不是你去打,我打生打死的,痛的半年缓不过来就算了,想去华佗的医院开点止痛药,爷爷还要我打欠条,这确定是亲爷爷?

  要不,我们换换,我去给铁叔当儿子,你来给我爷爷当孙子。

  “别拉着我,打其他人我肯定冲第一个,赤旗那群人,谁爱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放手,不然我翻脸了。”

  本雅失里越看大胖越好笑,你还想来我家当富二代,过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

  你做梦吧你!

  “嘿,别跑,不是打他们。”

  咦……他怎么知道?……额,传呼机。

  “那打谁啊?”

  “清朝!”

  大胖疑惑,怎么又打他们,他们最近也没有不开眼的来招惹爷爷啊,最近不是都相安无事吗?

  本雅失里笑呵呵的为大胖解释起来,原来朱元璋们先去找赤旗的讲道理,呵,您猜怎么着?

  编排老二的人下来就跑去光头那里去了,赤旗那群人让朱元璋他们直接去找光头算账,顺便帮他们也打两下。

  人家讲理,朱元璋总不能无理取闹吧。

  就去准备找光头算账,谁知道和光头开战的队伍都排到明年去了。

  朱元璋想插队,结果人家瞬间团结起来,表示:我们排了这么久还没打到,你还想抢位置?敢抢马上开战!

  朱元璋虽然不怕,毕竟这群人下来之后从来没有一天团结过,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但他们这次居然空前团结,从未在他们眼中看过如此吓人的眼神。

  朱元璋想了想,还是算了,和气生财。

  咦,不插队了,那些人瞬间眼神和蔼可亲,并且表示只要不插队,想打光头的都是一家人,家人就应该互相照顾,联合起来向老朱下了一万晶币的订单。

  老朱喜笑颜开的走了,谁知道路过大清的时候,老慈给老朱抛了个媚眼。

  哦豁,老朱感觉受到了侮辱,开战,马上开战!

  请收藏本站:https://www.weixiaobao8.cc。韦小鸨小说网手机版:https://m.weixiaobao8.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